目前分類:新聞 (1594)
- Aug 17 Tue 2021 08:48
大立光、玉晶光 毛利率下滑
- Aug 17 Tue 2021 08:47
利多 當沖降稅傾向延長3年
當沖降稅即將在今年底到期,是否延長引發各界關注。國發會主委、政委龔明鑫本周將邀集金管會、財政部協商當沖降稅優惠延長案,據了解,在金管會主張延長5年,財政部評估不延長或採折衷延長方案,未來行政院可望採取折衷方案,傾向延長3年。
占比4成 維持交易熱度
- Aug 16 Mon 2021 09:27
台股ADR續跌!大盤回測半年線 建議保守操作
- Aug 16 Mon 2021 09:23
機車雙雄互挖牆角 再掀油電大戰
機車市場戰火再起,油車龍頭光陽直搗對手陣營「換不到電」的痛點,首推專人送電;電車龍頭Gogoro改打組織戰,以零簽約金及零加盟金的策略,向傳統機車行招手,讓這場機車業間的「油電大戰」充滿濃濃煙硝味。
新冠疫情衝擊,重挫機車內銷買氣,第1季掛牌數較去年同期衰退約1成,第2季因全民在家躲疫情,擴大至衰退23%,雖然近期降至二級警戒,但估第3季減幅仍達3成,全年總掛牌數將降至85萬輛,年減17.9%。
- Aug 16 Mon 2021 09:19
半導體廠 旺到明年
【時報-台北電】隨著國內半導體廠及ODM/OEM廠陸續舉辦法人說明會,電子業七大咖包括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仁寶總經理翁宗斌、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等相繼釋出下半年供需結構性失衡的狀況仍會延續下去的訊息,對於晶片缺貨造成電子生產鏈上肥下瘦也有高度共識。
包括台積電、聯電、日月光投控、欣興、景碩等半導體廠接單滿載,聯發科、瑞昱、杰力、新唐、盛群等IC設計廠訂單出貨比高達1.3~1.5,至於華碩、廣達、仁寶、和碩等下游ODM/OEM廠則大喊長短料嚴重影響出貨,晶片缺料情況預期會延續到2022年。
- Aug 13 Fri 2021 11:12
13檔銅板股 雙低題材發威
台股進入農曆鬼月以來量能急凍,12日成交值更萎縮至3,225億元,創近五個月以來新低,法人維持「大賣小買」格局,權值股上檔受限,轉由低股價與低股本的「雙低股」出面表現,寶碩(5210)、新鋼(2032)等個股更是以漲停價作收。
大盤在跌破季線後,持續面臨多方買盤無以為繼成交值萎縮的情形,非但缺乏主流族群出面領漲,個股間漲勢同樣缺乏連續性,資金僅靠短打取勝,也讓提前進入整理或先前缺乏市場關注的中小型銅板股找到發揮機會。
- Aug 13 Fri 2021 11:11
貨櫃三雄大賺1,708億 繳出史上最強半年報
貨櫃三雄上半年獲利全部公布,稅後純益共交出1,708億元的佳績,寫下史上新高,優於外界預期。陽明昨(12)日公布上半年獲利,每股純益(EPS)達17.88元,登上航運股每股獲利王寶座。
貨櫃三雄上半年稅前盈餘達2,092億元,突破2,000億元大關,稅後純益則交出1,708億元的佳績。三雄今年上半年獲利相當戲劇化,以陽明為例,去年上半年每股淨損0.34元,昨天公布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590.5億元,每股純益17.88元,不僅遠優於去年,獲利能力更在航運三雄中稱霸。
- Aug 13 Fri 2021 11:09
開發金決議以換股搭配現金,取得中壽其餘44.05%持股,溢價17%
開發金(2883)於昨(12)日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以發行普通股、特別股,以及支付現金取得中壽(2823)其餘流通在外44.05%股權,以昨日兩家收盤價為基礎,溢價率約17%;開發金訂於10月1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股份轉換案,待股東會決議通過並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後,完成換股將中壽納為100%持股的子公司並依法下市。 開發金表示,中壽成為金控100%子公司為既定目標,此次採取換股方式,可加速相關時程且一步到位,此次股份轉換之對價為1股中壽普通股將可換得開發金0.8股普通股、0.73股特別股及現金11.5元,該對價係以雙方調整除權息後之價格為基礎,包括中壽即將發放之現金股利每股0.4元、股票股利0.4元,以及開發金控已發放之現金股利0.55元。
此次股份轉換對價已委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價格合理性意見書,若以中壽、開發金昨日過去20日設算除權息之平均股價25.42元、13.69元,以及特別股每股發行價格10元為基礎,溢價率約為17%;若以昨日當天雙方設算除權息之收盤價為基礎,溢價率亦約為17%;其中此次新發行的開發金特別股股息年利率定為3.55%,將以發行價格每股10元計算股息。
開發金提出以普通股、特別股及現金的組合,讓中壽股東在換股後,立即拿回部分現金,擁有普通股參與開發金、中壽未來的經營成果,也拿到具有穩定股息收益的特別股,具有高度的彈性運用空間,特別股以每股10元為發行價格,目的為方便投資人進行交易。
- Aug 12 Thu 2021 08:37
金控領漲撐盤 元大金重摔近7%? 專家:當沖量縮衝擊
- Aug 12 Thu 2021 08:34
定時定額該投資多久?
文/林奇芬
最近網路上熱烈討論一個話題,「定時定額投資,是否不可以超過二年?」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既然是定時定額,就應該有長期投資的心態。但究竟定時定額該投資多久才好?何時該進場或出場呢?以下三個投資心法,提供你參考。
- Aug 12 Thu 2021 08:31
外資對長榮看法紛亂,兩美系外資預估今年EPS相差高達23.71元
外資近日對於長榮(2603)看法紛亂,一家美系外資在今(11)日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調高長榮目標價,由85元調高至89元,但重申「劣於大盤表現」的評等,該外資一向保守看待長榮,不過值得留意的是,此外資券商今日卻逆勢買超長榮1438張;此外,該美系外資預估長榮今年每股盈餘(EPS)高達41.19元;與另一家美系外資預估長榮今年每股盈餘僅17.48元,兩家每股盈餘差距甚至高達23.71元。 長榮公布上半年獲利及7月營收都創下新高,外資法人在近日出爐的報告卻看法紛亂,一家美系外資在今日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表示,看好長榮將持續成長,下半年獲利可達1,300億元,甚至高於上半年800億元,預估2022年以及2023年運價也高於疫情爆發前的水準50%及20%;甚至預估長榮今年每股盈餘(EPS)高達41.19元,是目前外資圈喊出最高的;不過該外資卻以長榮2022年底預估股價淨值比2.4倍評估,認為目前股價太貴,因此重申「劣於大盤表現」評等,調高目標價由85元至89元;同時調高今年每股盈餘預估,由34.23元調高至41.19元。
據了解,該外資對於長榮一向保守看待,先前長榮股價登上百元及200多元價位時,該外資目標價也僅保持兩位數,不曾超過三位數,就算是預估今年每股盈餘高達41.19元,是外資預估最高者,但卻保守預估目標價僅89元,也維持「劣於大盤表現」評等;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該外資券商今日對於長榮卻出現逆勢買超1438張。
另一家美系外資儘管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卻僅維持120元;而該外資預估長榮今年每股盈餘約17.48元;根據長榮日前公布上半年財報,每股盈餘為15.03元,若按照該外資預估,意味長榮下半年可能只賺約2.45元。
至於亞系外資則重申「中立」評等,目標價維持165元,該外資預估長榮今年每股盈餘33.11元;而該外資主要力挺在香港掛牌的航運股。
- Aug 11 Wed 2021 09:11
電動車族群衝 12檔跑贏大盤
美股9日自歷史高點回檔,惟特斯拉卻逆勢走揚,激勵台股電動車概念股不甩大盤拉回「衝鋒」。美琪瑪(4721)7月營收創歷史新高,股價10日跳空漲停、攻上近三年新高,同欣電(6271)、聚和(6509)漲幅逾2%,12檔電動車概念股「跑」贏大盤。
鋰電池正極材料廠美琪瑪,無懼大盤震盪、強鎖漲停,同欣電、聚和、元山、界霖、信邦、興勤、宇隆、中碳、同致、康普、富鼎等共計12檔,具7月營收年增「護體」,股價「充飽電」、穩居平盤之上,美琪瑪、同欣電更獲法人買超1,724、3,041張。新光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吳文同分析,台灣在電動車產業上,零組件成為可發展的新領域,特別是電池、電機與電控「三電」領域,將成具發展潛力之新藍海。(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鄭郁平/台北報導)
- Aug 11 Wed 2021 09:08
台積電營收下滑 台股皮皮剉
台股昨日下挫161.51點,指數收在17323.64點,面臨季線保衛戰,台積電則下跌4元,跌幅0.67%。台積電昨日盤後公布7月營收1245.58億元,較6月減少16.1%,由於業績自6月高點滑落,引起市場關注,法人分析,台股能否守住季線,台積電扮演關鍵角色。但下半年為科技業傳統旺季,仍可樂觀期待台積電後續業績回升。
台積電董事會昨日通過大規模資本支出案,董事會核准資本預算約175億7166萬美元(約新台幣4832億7675萬元),內容包括:一,建置先進製程產能;二,建置成熟及特殊製程產能;三,建置及升級先進封裝產能;四,廠房興建及廠務設施工程;五,2021年第四季研發資本預算與經常性資本預算。
- Aug 11 Wed 2021 09:05
「運價再漲機率低」 法人大砍長榮目標價
貨櫃航運指標股長榮公布第二季季報與7月營收,單季獲利符合市場預期,大型投顧機構判斷,第三季獲利將持續上升,不過,因基期墊高,後續運價再上漲機率降低,雖維持「買進」投資評等,但把目標價由276元,大砍至189元。
匯豐證券指出,貨櫃航運的需求能見度高,塞港情況可能延續到2022年初,但是這些激勵股價上攻的因子皆已廣為市場熟悉,並反映在股價先前的漲幅之中,因此,維持「中立」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是165元。
- Aug 10 Tue 2021 11:04
7月出口連13紅刷新高 連4個月年增率破3成
- Aug 10 Tue 2021 11:01
護國神山出手喬 漢唐經營權大戰和解露曙光
- Aug 10 Tue 2021 10:57
金控前七月獲利 二位數高成長
【時報-台北電】15家上市櫃金控公司陸續公布7月自結獲利,隨本土疫情趨緩,金控各項核心業務獲利重返高成長軌道,根據12家已公布者前七個月累計稅後淨利,幾乎全數是二位數成長,暫領先的中信金累計大賺371.6億元,年成長36.87%,每股稅後盈餘(EPS)1.85元。
根據各金控公司自結數,前七個月累計稅後淨利與去年同期相比,除了兆豐金152.3億元、僅小幅成長5.46%,其他年成長各為10.9~66.82%。
- Aug 09 Mon 2021 10:07
運價漲定了 航空雙雄受惠
- Aug 09 Mon 2021 09:38
面板股最悲情 全年稅後EPS超過6到7元 股價20元卻沒有人要...
- Aug 06 Fri 2021 13:48
《半導體》6吋晶圓廠賣鴻海 旺宏爆量
旺宏(2337)以25.2億元出售其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6吋晶圓廠廠房及設備予鴻海(2317),交易產權轉移預計於2021年底前完成,旺宏今股價爆量開高、漲幅一度達5.6%,股價最高達48元,其後盤中漲幅收斂到0.5%左右震盪,將近10:00成交量就來到14.8萬張,相較昨日84140張明顯放大。
旺宏為提升先進技術及國際競爭力,將專注發展十二吋晶圓廠業務,尤其在未來產能擴充後更將著重3D NAND及先進NOR Flash之研發製造。旺宏樂見六吋廠及機器設備仍可持續對台灣作出貢獻,就此,鴻海也表示將旺宏六吋廠作為其深化半導體佈局的重要基地,來滿足其電動車未來發展之需求。旺宏在車用電子市場已朝全球第一邁進,相信未來雙方將有更緊密的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