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荷蘭目前傾向和美國合作,共同限制陸企取得晶片技術的管道。荷蘭計劃對大陸擴大禁售晶片製造設備的範圍至14奈米以下。業界解讀,此舉將使得中芯等大陸晶圓製造廠商無法再提升製程能力,躋身業界領先群無望,台積電(2330)在產業龍頭地位將更穩固。
對於相關報導,荷蘭外貿部和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均不予評論。業界認為,荷商艾司摩爾(ASML)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顯影設備供應商,荷蘭與美國合作限制大陸半導體企業發展,意味艾司摩爾將擴大限制出售關鍵設備給陸企,從原本的高階極紫外光機台(EUV)延伸至深紫外光機台(DUV)。
美國出口管制措施與商務部實體清單多管齊下,設備與軟體方面同步限制,先前8月時已傳出中芯北京12吋晶圓廠傳驚因CIM工業軟體導入不順停擺,而在去年美國已持續限制陸資晶圓廠取得EUV,後續並傳出將措施延伸至14奈米DUV。
彭博資訊指出,相關協議據悉最快下月達成,但談判還在進行,尚未做出最終決定。荷蘭的行動基本上將是將管制措施法條化,可能擴大先前非官方禁令的範圍,有助美國加強對北京發展晶片與軍事野心的遏制。知情人士說,美國與荷蘭都抱持類似的國安疑慮。
業界認為,美國出口管制接軌對應的瓦聖納協定夥伴國家,相關措施若如預期持續,隨陸資廠取得生產設備能力受限,台廠產業安全地位有望持續穩固。
美國自拜登政府上任以來,陸續更新出口管制法規,過去主要是限制中芯取得EUV設備,也使得中芯不少先進製程專家夢碎,原先未限制到成熟製程所需DUV設備(源自美國成分占比較低),DUV設備則因其他因素交期延後,不過因半導體製程演進快速,14奈米也已屬於成熟製程。
業界指出,14奈米對領先的大廠而言已屬於成熟製程,7奈米目前也已落入生產成熟範疇,若未來美國進一步限縮陸資廠取得相關配套設備能力,不僅有望使陸資廠擴充能力持續放緩,先進製程也確定難以大量生產,有助產業結構維持健康。
彭博資訊報導,荷蘭當局正在研擬的最新對陸出口管制措施,據悉可能是禁止銷售製造14奈米或更先進晶片的設備。此舉可能讓荷蘭實施的限制,至少有部分和華府10月7日宣布的措施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