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航運族群經過疫情時期獲利大爆發,走出不同以往的上升循環後,匯豐證券最新指出,隨運價觸頂反轉、2023年~2024年產業下行循環看來無可避免,航運族群是時候面對現實(Back to earth),開啟族群大規模降評,包含降評長榮「中立」,股價預期由215元殺至90元。

匯豐證券長期對航運族群持正面觀點,且對產業追蹤也是外資圈中相對緊密者,其觀點常被股民戲稱為「匯豐我大哥」;不過,此次匯豐一口氣降評中遠海運、長榮與赫伯羅德(Hapag-Lloyd),維持對東方海外「賣出」投資評等,研究範圍中僅剩馬士基(Maersk)、海豐國際為「買進」,對整體產業態度大轉變,「大哥轉向」料將牽動不少資金移轉。

匯豐認為,航運產業股價(包含股利)在上升循環中,締造出121%~820%的驚人報酬,這是因為疫情重創物流順暢度所致,絕非典型的產業循環,過去幾季,航運族群創造的獲利甚至比尖牙股(FANG)的總和還高。

但是,航運族群的前景現正飽受挑戰,最大的問題出在供需面的變化上。匯豐提出,貨櫃航運明年的需求將進一步正常化,不會像疫情嚴峻時期那麼爆發,且隨塞港部分緩解,可能向市場釋放大量運力,船隊供應明、後年也將顯著提升。

匯豐研究顯示,考量跨太平洋航線趨於正常化與歐洲需求積弱不振,全球貨櫃貿易2022、2023年將連續年減2%與3%,但船隊有效運力受惠交船量創新高與擁堵緩解,反而將在2023年~2024年持續成長,年增率分別高達6.5%與8%。

外資估計,長榮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58.5元,但到了明年EPS將驟降至10.27元、大減超過8成,2024年還要再腰斬到5.35元,獲利滑坡速度驚人。匯豐認為,儘管長榮在產業上升循環時獲利改善幅度可觀,但已反映在先前的漲幅之中。

 

巧合的是,台灣的研究機構中,過往對海運三雄看好度最高的投顧法人,同樣剛剛降評長榮,理由是庫存升、需求降、物流改善,研判旺季不旺,淡季可能更淡,運價易跌難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散戶 的頭像
    陳散戶

    大昌證劵板橋協億

    陳散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